文化新质观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文化+”,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圈
“加速!文化+射击!文化湾区文化躲避!新质协同九游”登上一款名为“暗黑战车”的观丨VR体验车,观众可通过VR进入“原始森林”场景,粤港影响身临其境体验在原始森林游戏的打造快乐。
凭借多年的世界虚拟仿真技术积累,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已研发出动感极限、产业射击竞技、文化+极限飞行等多个主题的文化湾区文化VR虚拟现实设备,并通过VR技术与全国各地景区合作,新质协同助力当地文旅打造独特IP。观丨
这只是粤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打造5G、世界大数据、AR/VR、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得到广泛应用。“云看展”、线上演播、九游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一批具有鲜明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数字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11月20日至22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下称“文投大会”)将在广州举行。本届文投大会以“文化金融湾区领航,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主题,组织文化科技、数字内容、融合业态、传统文化产业创新等领域中具备文化代表性、科技前沿性以及市场发展潜力的创新型文化项目进行投融资对接。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启动五年以来,大湾区内数字文化产业经过多元融合、数字赋能、区域协同和跨界创新,文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日渐深度融合,共创文化产业新形态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风向。
广东振远文化集团董事长、广州市政协委员梁振运表示,大湾区三地应加强政策协同与引导,共同制定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协同与引导,推动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与国际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前沿文化展会落地湾区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产业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市场规模。”梁振运表示,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大湾区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
然而退回到十几年前,大湾区内各城市的文化产业主要是以传统文化艺术、出版、广播影视等为主,不过,文化产业方面的初步探索和发展却在悄然进行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大湾区文化产业结构开始持续优化,高附加值的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开始着力打造“创意之城”“设计之都”,突出发展了一批优势创意文化产业集群;香港文创产业发展较快,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增加值由2005年的3.8%上升至2016年的4.5%;澳门文化产业主要分为“创意设计”“文化展演”“艺术收藏”及“数码媒体”四个领域,具有跨行业、涉及门类多的特点。
今年5月,为期五天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深圳举办,第十五次实现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60个国家和地区、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科技+文化”催生出丰富的新业态,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场景,例如与数字人互动、看人工智能直播、体验虚拟现实场景。
7月,2024年香港书展的举办,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约760家展商,并在场外场内举办超过600项文化活动,涵盖各式各样作家讲座、新书推介会。
10月,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及动漫游戏展在广州举行。漫画节现场还举办了金龙奖颁奖大会、中国漫画家大会及优秀IP主题展等活动。其中,漫画节主赛事中国动漫金龙奖共征得超800份海外作品创历史新高,最受瞩目的漫画和动画两项大奖,均被来自广东的作品夺得。
从各类前沿的文化展会在粤港澳大湾区相继落地并成功举办,不难看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已具备领先优势。同时,大湾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外向型经济特点,为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和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产业区域合作也日益增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地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实现资源互补和协同发展。香港作为内地链接世界的服务贸易枢纽在金融、法律、国际视野等方面具有优势,为大湾区文化企业提供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和法律咨询;澳门在旅游、文化会展等方面具有特色,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市场和渠道;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在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支撑。
AI技术正重塑文化产业
《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大湾区内地九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396家,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赛道,元宇宙、AIGC、网络游戏、数字文旅、先进文化装备制造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得到市场的持续关注。
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成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例如数字科技为文化产业带来的根本性变革,不仅文化内容的载体会数字化,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体验场景也会更多利用数字化技术。
“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下,文化科技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梁振运表示,基于AIGC、超高清视频、数字人等创新技术,打造了一系列数字实景体验、VR实时直播等落地新应用,促进了文化新消费形态的落地。
深圳灵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文化科技领域变革中的一个案例。
灵图创新正向AI视觉传达与多模态AI技术和实时视觉沟通进行深入研究。当前,其视觉语言大模型,已经能够实现实时智能视觉语言的理解与生成。
创始人CEO傅云飞认为,视觉AI技术正在重塑内容创作和文化传播方式。“我们看到,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更带来了全新的创意表达方式和商业模式。”傅云飞说。
凡拓数创也创新性地将数智人与文物活化相结合,以更加故事化、情境化、立体化的方式呈现文物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凡拓数创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系列短视频《“艾”看文物》中,观众可以在数智人艾雯雯的带领下,“突破”时空限制,与“活起来”的文物对话,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升文化自信。
梁振运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应加快规则衔接机制,推动城市间文化空间积极拥抱市场,实现由国资主导向多元经济的转变。在硬件方面,在提供现有文化空间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文化空间的建设与运营,提升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水平;在软件方面,以文化、创意、科技等综合性产业为引擎,融合艺术、展览等多维业态,实现业态跨界融合发展,并活化静态展陈的文化内容,催生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为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内容与空间载体。
据悉,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期间将推出一批传播影响力强的高引领性的文化投资项目,发布一批具有前瞻性、专业深度的高质量文化行业研究成果,展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场景的前沿性文化科技成果,助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 ·延长至5月5日!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展期有变→
- ·梅州综保区招商队到深圳开展招商
- ·梅龙高铁建设正稳步推进,全线最长隧道预计今年7月底贯通!
- ·人勤春来早,山林添新绿!今年梅州计划精准提升森林质量64万亩
- ·三月三,来广州北京路赴一场粤桂的舌尖之约!
- ·3月起,梅州通过社保卡发放第二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 ·“预制菜贷”助力“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发展!梅州工行发放首笔贷款
- ·维护“她”权益!2023年“三八”维权周,妇联邀你来学法~
- ·3月2日将上演金星伴月 这幕高颜值“星月童话”别错过
- ·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在梅州推演,被“点了很多赞”!
- ·嘉应中学学生郭子淇代表中国香港参加第五届深圳非遗文化周开幕式
- ·吹响冲锋号角!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首根桩基顺利开钻
- ·广东红树林呵护再增强,2026年尾前实现高水平呵护
- ·新年第一课!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开课啦
- ·欢迎互动!梅州市医疗保障局3月14日作客“行风热线”
- ·维护“她”权益!2023年“三八”维权周,妇联邀你来学法~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1—2月潮州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 ·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在梅州推演,被“点了很多赞”!
- ·决胜高考立下青春誓言!东山中学举行2023届高考百日誓师大会
- ·一封侨批述亲情 一位水客动人心!走进新编大型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的台前幕后
- ·代烧Switch以及小米SU7,他用定制纸扎做起赛博祭祀
- ·梅州举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
- ·这个“新客家歌谣进校园”项目,进入深圳多所学校课堂!
- ·监督小工程 守护大民生!梅州市纪委监委推动基层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晒”在阳光下
- ·一个家庭限买一套,东莞拟出台配售型保障房管理办法
- ·梅城环市北路交通乱象频发,交警部门加强整治力度保障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