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艺术节梅州喜揽15个奖项!一起了解这个“梅州现象”背后的奥秘
掌上梅州讯 日前,梅州现象由省文旅厅主办的省艺术节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于6日结束,评奖、梅州秘九游评选结果随之出炉,喜揽项起我市荣获2个一等奖、个奖2个二等奖、背后多个单项奖,梅州现象1单位获优秀组织奖,省艺术节总共喜获15个奖项,梅州秘全省领先。喜揽项起梅州这一喜人成绩引起国家和省文艺界专家们的个奖高度关注,赞誉为“梅州现象”。背后他们认为梅州立足本土、梅州现象自立自强,省艺术节文脉赓续不断,梅州秘才会厚积薄发,一朝喷涌而出“梅州现象”,九游其作为文化的现象,背后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值得研究、学习、借鉴。近日,带着这份好奇与探索之心,记者采访了省市相关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梅州现象”背后的奥秘。
省艺术节我市喜揽15个奖项。(图片源自:广东省艺术节官方公众号)
本土团队出彩 做精做优做特色
“今年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梅州两台山歌剧《白鹭村》《春闹》同获金奖,并且两台作品的编剧、导演、作曲核心主创都是本土团队。如此的创作力量,在我省范围内是数一数二的。‘梅州现象’令人瞩目!”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说,“梅州现象”的出现不仅源自于本土戏曲工作者对本地戏曲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离不开地方领导对地方戏曲艺术的重视、对专业创作者的信任和支持。
《白鹭村》剧照。(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提供)
《春闹》剧照。(袁群华摄)
“衡量一个地区艺术创作水平最根本的要素是人才和作品,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创作人才,特别是编剧、导演人才的缺乏,是我省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在地方戏曲艺术创作上,植根于本土文化的编导人才更为重要,这对于地方剧种的传承发展、地方文化的生态建设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王炜告诉记者,本世纪初,大型山歌剧《等郎妹》是梅州市戏剧研究工作室创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剧目上演时期,在省内、外的戏曲舞台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剧的编剧、作曲两个核心主创都是梅州本土人员。近年来,梅州本土的创作团队一直在成长,不断斩获佳绩。
王炜表示,地方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全省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不是靠短期引进就能实现的,而“梅州现象”为全省文艺界在本土团队的培养和重视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就梅州如何保持和发展更多的“梅州现象”这一问题,他建议:“梅州可以继续加强本土艺术主创人才的培养,让青年梯队多走出去学。同时,加强演员的表演训练,把获得好评的作品打磨得更精美,推动更多的梅州作品走向更大更远的舞台。”
本土力量累加 出人出戏出影响
本届省艺术节入选终评演出作品共28台,我市占据了4台,并且4台作品中2台获得了戏曲组一等奖,值得关注的是,戏曲组一等奖仅有三个名额,梅州同个剧种就占了两个席位,并且《白鹭村》《春闹》核心主创与表演团队都是本土人才。“‘梅州现象’之所以成为业内专家们赞誉的热点,关键在于梅州作品的质地。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只有本土人才在自我的创作根据地上精心孕育才能出彩。因此,本土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梅州市戏剧研究工作室主任林文祥表示,人才的培养是文艺创作和文艺繁荣的根本,编剧、作曲和导演是剧种创作的三大主创基因,坚持用自己的人才队伍是他们一直坚守的理念。
我市山歌剧《白鹭村》《春闹》荣获戏曲组一等奖。(图片来源:广东省艺术节官方公众号)
广东汉剧《王昭君》荣获戏曲组二等奖,音乐剧《血色三河》荣获综合组二等奖。(图片来源:广东省艺术节官方公众号)
杨苑玲(山歌剧《白鹭村》)、潘锡岳(音乐剧《血色三河》)、管乐莹(广东汉剧《王昭君》)、刘谦隆(山歌剧《春闹》)荣获优秀表演奖。(图片来源:岭南文艺官方公众号)
林文祥告诉记者,“梅州现象”并不是代表梅州不请外援,反而是在大家充分肯定“梅州现象”的基础上,更加不能忘记在梅州戏曲最艰难的时候,有不少优秀的艺术家一直在支援梅州,不能忽视他们对梅州戏曲艺术的贡献。“但是在请外援的同时,我们也牢牢记住了一句话‘哪怕吃生米,也不忘生人’,我们在打造作品的同时,也在打造本土的人才。外请专家与本土专家在关系上不是对峙的,外请专家的知识面和眼界会打破本土专家自我积累的单一、局限,在相互的交融中,本土专家在精神视野上会慢慢的驳杂和丰盈起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相互促进的。”
《等郎妹》《山魂》《桃花雨》《合家福》《客魂·家风》……本世纪初以来,由市戏研室推出的作品在各届省艺术节上取得了好成绩。“‘梅州现象’不仅仅是只代表这一届艺术节,它更是一种梅州力量累加后的爆发,显现了客家戏曲生态发展的良好态势。”林文祥认为,“梅州现象”具有双面性,大家抱团取暖是好事,但是这种文化生态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容易板结。“未来培育梅州本土人才的思路应该是罗汉塔的构筑,不仅要让已经成熟的创作人走出去与‘高手过招’,也要不断请进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帮我们‘松土’,让我们的文化土壤保持一种肥沃的状态。同时,当我们团队需要集结的时候,外出的人员可以马上回来,集中力量打造我们自身的品牌。”
“‘梅州现象’在广东乃至全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除了感到高兴,现在更多的是冷静和思考,因为面临的短板需要解决,所以不能飘在云端,要抓紧回到现实,脚踏实地走好以后的路。”林文祥介绍,接下来,市戏研室将以市山歌剧团为中心点,合力打造“龙头”品牌,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进一步打造梅县山歌剧团和五华采茶剧团,共同促成联动效应。此外,他们还将与其他地市的剧团统一保持联动,进行文化输出和支援,共同推动客家文化事业走向繁荣和发展,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梅州现象”。
李建生(山歌剧《白鹭村》)荣获优秀导演奖。(图片来源:岭南文艺官方公众号)
钟礼俊、钟礼坤(广东汉剧《王昭君》)荣获优秀音乐创作奖。(图片来源:岭南文艺官方公众号)
潘锡岳(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被评选为十佳舞台新秀。(图片来源:岭南文艺官方公众号)
我市提线木偶剧《沙家浜·智斗》被评为优秀小型舞台艺术作品。(图片来源:岭南文艺官方公众号)
本报记者:赖运香
编辑:李子莹
- ·广州药品追溯管理全面升级,4月1日起医保购药需实名认证
- ·注意!6月1日起,梅城这两条公交路线有变化...
- ·4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专项调查结果出炉!梅州整体得分为85.48分
- ·月全食+超级月亮昨晚惊艳亮相,你看到了吗?
- ·贷款放宽 提取优化
- ·好消息!明日起我市婚姻登记可“跨省通办”
- ·他们走进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庭...大手牵小手,欢度六一节!
- ·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他们立功!梅州市总工会获全国表彰!
- ·我国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亿吨油田
- ·梅州一优秀三良好!广东省特色小镇建设“回头看”抽检结果出炉
- ·梅州启动2021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宣传梅州行”活动
- ·恭喜!省级培养学员名单公布,梅州市这些教师榜上有名~
- ·享界S9于广深沿江高速发生追尾事故?假!|破谣局
- ·见到它快报警!这是诈骗分子的“新宠”,在A地打电话,来电显示可在B地…
- ·小满至,丰收望!市农林科学院:小满过后天气湿热,需抓好农事管理
- ·考点设置休息区应对“新高考”!梅州各考点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